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99年3月花蓮民宿之旅

99年3月花蓮民宿之旅

只能說人浮於事,人永遠不知道自己十年後是否仍能過著自己當年希望過的生活方式。85年離開部隊,我經由朋友介紹到了一家當時極有規模的營造廠當現場監工,工地主任是我台大土木系的學長-賴俊欽,我們都叫他大哥大,因為這個人能文能武、頭腦清楚,因此得名。如此一個優秀的工地主任,沒想到竟然『淪落』到去開民宿,我真的是這麼想的-『淪落』,營造業真的這麼不景氣了嗎? 連大哥大都無處容身或者不願再奮戰???正好老婆快要重入職場打拼,所以趁手頭尚有餘銀,進行本年度第一次旅遊,以免上班後忙得沒力去玩,重點是趁機看看大哥大開的民宿有何不同。(
http://www.graceland.com.tw)

很有效率地打電話向大哥大訂了房、談好費用(住房費、出車及導遊)、上網買了火車票、安排了小乖的住宿之後,出發! 出發前大哥大的叮嚀是:衣著越輕鬆越好,穿著涼鞋,帶幾件衣服替換即可,當作回家就可以了。不過家中領導仍是帶了一堆衣服給阿仔換,結果全用不上。

這是近幾年來我家第四次去花蓮玩,細數前三次去花蓮,玩過的地方著實不少了,幾乎網路上我找得到的、自己開車能到的、行程上可以安排的地點,我都去過了,不知道大哥大(Jason)還有啥好玩的可以招呼我們。

第一天:出了花蓮後站,十年不見,兩鬢已斑白的大哥大,穿著超XX台客的打扮來接我們。中午吃液香扁食,鮮體豬肉沒啥調味,還是一樣難吃。


吃完後不急著開始玩,領導想喝咖啡,所以來到一家網路熱賣的蛋糕店-提拉米蘇。為什麼好吃? 因為用的是花蓮最新鮮的雞蛋、牛奶以及超實在的吉安芋頭,而且超便宜,一牙蛋糕才25塊大洋,好吃。



接著經過車上一番導覽,來到一個原住民部落-三棧布拉旦社區(
http://pratan.web66.com.tw/)。該社區是位於三棧溪傍的一處平台,每當下大雨就要逃難的地方。如果早點向村長預約,可以帶隊向山中深處前進,則會到達黃金峽谷,極致好玩但會精疲力盡,適合有心人士前往,不適合領導大人。村長在活動中心接待我們,放了一段影片讓我們欣賞,同時部落的小黑蚊也熱情招呼了我和小阿仔,所以下次要記得帶防蚊液。大哥大請村長安排射箭給我們玩,原住民玩的弓箭和別處的玩具不同,是真正具有殺傷力的高山木弓,可以打山豬的,玩起來很過癮。布拉旦有販售手工編織的頭帶、腰帶,以及玫塊石、山豬頭骨等特色產品,值得一遊。我們在三棧國小週遭瀏覽了一會兒,看看三棧溪谷的伏龍山水-駱駝山之後,便離開布拉旦社區。


下一個行程是七星潭旁的一家有意思的餐廳-原野牧場,有賣很多羊奶製的點心,敢喝的人可以試試。有人帶隊就是好,沒有消費仍能大咧咧地拍照,店家也不敢趕人,爽!!
海上的定置魚網正在作業中,沿著七星潭岸向北走,一面翻找著玫瑰石、黑膽石,一面可以看到漁船正在巡迴捕魚,等待下午四點的漁獲上岸。這個季節正是黑潮來台,潮流會在七星潭灣區繞一圈,每日即帶來豐沛的魚獲,經常有河豚、鮟鱇、旗魚等各式魚種,以及花東有名的翻車魚上岸。我們運氣不錯,今天就看到一尾小翻車魚,但也有卡車輪大小,另外有一尾旗魚及一箱河豚,上岸後貨車會立即送到附近的魚市場標售,現場有一群海產店的代表來看貨,相當熱鬧。看完翻車魚上岸後,我們前往附近的魚市場走走,吃了便宜好吃的生魚片,滿滿一盤23片,只售200大洋。旁邊的魚攤賣的魚蝦真是新鮮超值,一大盤80、三盤150,說出去沒人相信,嚇死人的俗啊!!
回民宿之前,還順道繞去買了一杯豆花,這豆花是女主人Grace從小吃到大的店家,有60年以上的歷史,豆花中加了青檸汁,出乎意料的好吃,應該是意外之作吧。回到民宿放了行李洗了個澡,出門前和嘉玲Grace、仕穎Brian小弟及Happy狗妹打了個招呼,我們就出門去吃晚餐,地點是花蓮夜市。夜市口的第一家烤肉串,生意火紅到要發號碼牌,不過東西也確實是便宜好吃。拿了烤肉串,買了北港春捲,坐在壽司攤,叫了味噌湯喝,不亦快哉!!
今天最後的行程是一家pub,這家店專賣四款宜蘭麥田現釀啤酒,一樣好喝到爆,我喝了一杯加中藥配方的黑啤,領導喝了一杯綠啤(加了螺旋藻配方)~
(
http://tw.myblog.yahoo.com/yilan-beercitybar/article?mid=599&prev=662&next=666&page=1&sc=1#yartcmt)

第二天:一早起床,看看窗外的青山,領導還要睡一陣子,我下樓去跟Happy玩玩飛盤。Happy是傑森櫃子的看板犬,一隻被國際間評定為最聰明犬種的邊界牧羊犬,今年2歲的母狗,一直想懷孕但沒有成功,下次再帶小乖來送子一下。
早餐很棒,有嘉玲自己做的德式麵包、有自製的鳯梨果醬、當令的水果、煎厚片火腿、新鮮的花蓮雞蛋,尤其是花蓮的雞蛋,是由小農每日收拾後直接送到傳統市場,並未大量生產,在台北也是吃不到的。
今天大哥大帶著嘉玲和仕穎一起出遊,感覺很有兩家人親子同遊的感覺。第一站來到木瓜溪銅門橋,當地最有名的是銅門番刀。在大路兩旁有幾家番刀專賣店,一早就有許多遊客參觀,不過我們是行家領隊之深度旅遊,當然不能去遊客專賣店。應該要說:誰家的番刀最好? 不是賣最多的最好,而是原住民自己愛用的最好。而大哥大帶我們去這家,則是有百年歷史,目前由第5代Losin Zelo掌門,北到噶瑪蘭,南至恒春,原住民指定上山必備刀具,因為無法量產,一向不外傳給遊客的『連茂鐵店』。老闆娘說以前沒有宅配時,曾有恒春的原住民客戶等刀上山,老闆只能親自送三把刀到恒春的情況,換句話說是,一次訂三把刀送貨到府服務。目前連茂的刀材用的是德國進口的火車鋼,手工鍛造,而非用模具大量製作,故每天只能打5~7把,竹子可以一刀砍斷,古早是部落對戰時砍人頭的利器,現在上山砍山豬一樣好用。大哥大自己上山也帶一把,外國客人來時,也推鑒一人一把番刀上山,帶回國外還可以作紀念品。除了各族原住民一般用刀外,還有弓箭販賣,我現場看到一把綠色高山七里香木鑲山羊角長弓,極是精美,而且滿弓可以射150米以上,打獵聖品。最後領導買了一把6吋小手刀,想拿回家當水果刀使用,結果我回家一試之下太過鋒利,怕用不慣傷到手,所以收起來了。
(
http://tw.myblog.yahoo.com/jw!QaiM2s2LHwQgzhmT9LxyqPPsyC8-/article?mid=2715&prev=2725&next=2587&l=f&fid=7)
(
http://www.wretch.cc/blog/doll959/10047190)

第二站到白鮑溪,花蓮的地名很是有趣,木瓜溪不產木瓜、白鮑溪也不產鮑魚,白鮑溪出產台灣豐田玉,此站我們是去溪中淘玉的。由於近日沒有下大雨,溪床石頭尚未翻動,一般只能拾到小玉片,可能我真的與玉有緣吧,竟然讓我拾到一塊色澤極佳的大玉片,所以我決定找一家製玉廠打磨一下,於是午飯後我們來到如豐琢玉工坊。(
http://www.otop.tw/person/105046.html)

走過如豐的路口,成堆的玉石放在路旁,這些玉料都是花蓮玉礦禁採前,用爆破方式大量開採的,現在則是在大雨過後2天,全體清晨上山撿拾,有時5個人1天來回4趟,可以撿回400公斤的玉。如豐的姜老闆相當堅持台灣玉的傳統銷售以維護正常市場,所以目前不做陸客的市場,為台灣玉器的永續生存留下一絲命脈。最後我的玉片打磨成一只刮砂板,單面拋光,另一面維持原水紋玉皮,玉色由尖端的正陽綠漸層至尾端的菠菜綠,玉肉間夾雜石英晶體及錳鐵礦的黑斑,整體極具特色。
在晚餐前我們趕往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參觀(
http://fw4.hccc.gov.tw/regional/0413/introduction.html)。林田山原名「摩里沙卡」,早期是一個離花蓮市約40公里,隱身在中央山脈腳下,因木材而繁華的小山城。民國50年代是林田山伐木的全盛時期,約有二千多人居住於此,其中更有為了林場員工子女就學需要所設立的森榮國小及林田山幼稚園,每週免費放映2至3場電影的中山堂及其他許多生活機能,十足是因木材而繁榮的山中城鎮。但因政府造林政策,林務局在78年7月1日起,由事業預算單位改為公務預算單位,從此不用再以林養人,自負盈虧來砍伐森林。雖然林田山也從此沈寂,幸好以台灣檜木製成的一百多幢日本式魚麟瓦房,難能可貴地依舊林立於繁花綠葉當中,也成為後來政府能够再造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的一絲機緣。民國85年花蓮縣立文化中心推動「林田山藝術歸鄉」活動,後來陸續有許多優秀的藝術家以林田山為素材,創作了不少木雕作品,並在當地展出,可惜有部份作品不得攝影留念。在林田山的芬多精林蔭之中緩步漫遊,看著古老的木屋斜頂,真有幾絲到了日本京都的感覺呢。

晚餐我們臨時決定到遺忘的故鄉-月廬餐廳用餐(
http://moonhouse.cm-media.com.tw/index2.htm)。月廬前身為鳳凰梅園,是位於鳯林山上的一家景觀餐廳,以客家先民在此地開墾的精神,製作約20道左右的客家美食。到月廬可以看到這條道路應該是特別鋪設,就只有這條路通往月廬,而且上面也只有月廬這家餐廳的建築,此處生意很好,假日晚餐一般都要提前數日預約,但是我們有袐密武器-大哥大,一通電話就搞定,原來大哥大常帶客人來此,與老闆娘早已熟識,順便也先訂了一隻碳烤梅子桶雞。不過月廬餐廳以我住在台北陽明山腳下,吃過許多景觀餐廳的觀點來看,只能算是普通等級。首先是花蓮的夜景或城市鳥瞰很難跟台北相比,其次內裝的豐富性不足,而且在菜色的多樣性上以及口味上也不够好,只有食材由於是本地產的較為清新這一點可資稱道。月廬在此地開設不易,後續還有很多的可能性,希望能够再接再礪。

第三天:今天是最後一天,而且我們下午2點就要上火車,不知還能有什麼好行程可以進行。
今天的早餐依然很棒,是從附近傳統市場買來的豆漿和碗粿、嘉玲自製的鮪魚蛋餅、當令水果和飲料。行季直接收拾好上車出門,今天只有阿布小弟跟車。第一站是楓林步道,以前楓林步道也是沒有楓樹的,這兩年才種了一些,算是符合地名了,這個季節路旁的鈴鐺花倒是極美,清晨時花間仍掛著露珠,一閃一閃的。此處可以看到整個花蓮的平原地帶,兩端是海岸山脈及中央山脈支脈,中間隆起的一塊小丘則是美侖,從遠到近則連接著七星潭海岸、花蓮市及整個吉安鄉,靠左側視線所能及的一大塊土地則是慈濟園區,幾乎與吉安鄉同等大小。有大哥大作導覽介紹,連我這個地理白痴都看的不亦樂乎。
離開楓林步道,我們前往初英親水生態公園(
http://minsu.hualien.emmm.tw/L3_content.php?L3_id=63531),今天早上有點微雨,公園外的落羽松林目前是枯木狀態,格外有味道。落羽松是相當高級的行道樹種,桃園大溪鎮就更換了大量的落羽松作為行道樹,可惜該任鎮長沒有因此連任。所謂親水公園,意謂著園中的小河道是可以下去玩的,不過今天的天氣稍涼,水量也略大,因此我們只有在水邊看看,但是此地的風景也確實不賴,若是時間允許,還可以安排自行車之旅。走了一圈後離開,車子經過一段吉安芋頭田,這一區許多農舍都改建為民宿,漂亮異常,偶像戲也常來取鏡。不過看到這些民宿,我不禁要說一下,何謂民宿? 在國外的民宿,是和主人一同生活,體會當地的人情風俗,所以主人是開放了家庭生活與客人共享,並且帶著遊客瞭解當地之美。而台灣絕大部份的民宿,不過是主人提供了一個住宿及早餐的地方而已,連客人出門後去了那裏可能都不知道。所以像傑森櫃子這樣經營的民宿,才能受到老外口耳相傳,陸續來玩,可惜大哥大低調的經營方式,沒有吸引太多的台灣客源。
時近中午,我們來花蓮的最後一個行程是花蓮吉安慶修院。(
http://www.heritage.org.tw/home.html)(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6/stellamaris/index.htm) 現在「慶修院」不但是台灣東部地區保持的最完整的日據時期神社古蹟,更是日本人來台灣旅遊、拜訪、尋根的觀光要景之一。而當初保存該文物的女尼,竟然在前些年被自己最疼愛的養女伙同男友殺害,當時新聞鬧得很大,實在令人詫異。該院的佔地不大,不過進到慶修院,實在恍若來到日本的小型禪修院,十分有特色。
本次在花蓮的最後中餐,是一家素食的餐廳-常春藤。只能說,樣式多、好吃、便宜、吃得沒負擔的好店,又是一個外地人不會知道的、外表不起眼的好餐廳,就位在花蓮後火車站附近。
最後,花蓮再見了,大哥大再見了,有空必會再來,希望下次帶我們去更多的好地方,我們這次玩得比以往都滿足,謝謝招待了。最重要的是,希望你家的傑森櫃子經營的越來越好,不要讓我覺得你開民宿是一種『淪落』了。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轉載-鑒定家:尷尬的“殺手”(作者:盧悅)

 採訪王敬之時,他正在給一個求字的朋友揮毫。他是中國著名書畫泰斗林散之的弟子,因為玩收藏,二十多年沒有好好修習書法。現在他有些後悔了。  
自寫出當代第一本鑒賞田黃的書後,王敬之被奉為玉石鑒定專家。但很快,他就知道了這一行不太好混,它需要極強的心理素質。他深有感慨:“鑒定很殘酷。你說這是真,他叫你爹;你說它是假,他罵你娘。有時你感覺自己不是鑒定家,而是‘劊子手’,你把白日夢都擊碎了。”  對此,首都博物館文物徵集部的瓷器專家王春城也深有感觸:福建一個朋友,拿了兩大箱瓷器,相冊厚厚一打,請他掌眼。結果幾乎都是假的。當他一件一件跟朋友解釋時,朋友汗珠啪啪地掉在茶几上,滿滿一盒紙巾都用光了。回家後,朋友大病一場,折騰了半年才緩過來。那是二十年的收藏啊,一個小時都灰飛煙滅。  
在王敬之看來,這算是溫柔型的藏家了,被崩潰的藏寶者罵得狗血噴頭,並不是什麼稀罕事。鑒定家的責任非常大。王敬之聽說過,有人賣仿造的文物,被專家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結果判了死刑,判決執行後,員警發現一個造假工廠,滿屋堆的都是所謂的“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鑒定這碗飯很不好吃,王敬之用三個詞來形容: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一件假東西鑒別為真,讓人家傾家蕩產,勞民傷財;一件真東西斷假了,那是犯罪!2007年十大文物事件之一,就是四件所謂回流“國寶”遭遇撤拍、贗品風波。拍賣前,“國寶”還接受故宮博物院、鄂州博物館、臺灣文物專家現場鑒定,總定價為7000萬。結果在拍賣前夕被文物局叫停,重新鑒定的結果是,三件被定為仿品,一件沒有定論。  

專家的生物鏈  
現在,贗品氾濫最大的尷尬原因之一就在於鑒定家鑒定良莠不齊。文化部中國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副主任李彥軍說:“很多專家走穴,走一圈就能掙十萬八萬。持有寶物的人都希望是真的。可我見了假的,就不能說是真的,無形中就會得罪很多人,在得罪人方面我也可以稱為專家。如果你說真話,就在無形中侵犯了某個圈裏的潛規則。”  
在李彥軍看來,市面上的專家有很多種。第一類專家叫“學問派”:一般是學者,理論水準高,鑒定水準低,他們研究的是文物文化,比如這個禮器是幹什麼用的,功能是什麼,社會習俗是什麼樣。就像研究經濟的,很難成為商人一樣,他們和收藏不是一路的,但卻很能唬人。第二類是“市場派”:如古玩販子、業餘收藏家,理論水準低,鑒定水準高,但視野局限,沒有文化底蘊。第三類“結合型”,有著述有實際鑒賞能力。第四類是“鬍子派”他們大多在文物部門工作的,學術不行、鑒定能力也不行,靠年紀吃飯。第五類是“販子型”,水準高,但自己也是文物販子,又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第六類是“濫好人型”,只要送東西去,他就好好好,閉著眼睛看東西,全是真的。第七類是“腐敗型”,鑒定證書天天寫,一出就是幾十張,禮金多多。當然這些類別可以相互交叉,衍生出更多種類。”  
有人粗算,如果偽專家每人每天只為藏家看一次東西,全國每天就會出現上百件贗品,3年之後,藏家手中將有成千上萬件的贗品。  
王敬之曾問一個古玩城的老闆為什麼找某某來鑒定?他說:“讓一個好專家來,我們一分錢也賺不到。”越是眼光好的專家,越沒有人找;越是眼光差的專家,天天門庭若市。  

神奇的鑒定證書  
王敬之搞了二十年鑒定,最大的體會就是“與狼共舞”,這個狼就是欲望。“良心絕不能泯滅,泯滅一次,就無法擺脫欲望的漩渦了。”  
有一些老專家的晚節就毀在鑒定書上,證書就像是護身符,有了專家的鑒定書,轉眼就可以買高價。  
前一陣,央視二套記者在十裏河橋古玩攤,花了30塊錢,買了一塊仿製的紅山玉梟,請一個據稱有60年文物鑒定經驗的老專家掌眼。老先生端詳不到1分鐘,就辨出“真假”:“四五千年了,東西不錯。”經過討價還價,專家打五折,收了1000元,開了鑒定證書。這真應了藝術品市場上的順口溜,“專家全靠吹,證書滿天飛,專家眼中寶,市場已成堆”。  
目前出土的紅山玉器大約在300件左右,如果這是真的,市場價位在50萬元左右。從十裏河橋到專家鑒定中心,直線距離不過幾十米,花了1000塊錢,30塊的東西就變成50萬的寶貝了。報導出來後,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將這個老專家除名。後來王敬之接到很多電話,好多藏家都哭著說,他買的東西都是這老先生開的鑒定書!  
那老先生是委員會最老的委員,我們不否認他過去的資歷,但在造假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過去那套鑒定方法太落伍了。現在王敬之經常逛地攤,看那些日新月異的“新產品”,鑒定和造假相比,鑒定是盾,造假是矛,鑒定的發展只能滯後於造價技術,總要慢半拍。著名鑒定專家王春城心有餘悸地說:“我去過景德鎮的仿品工廠,最讓我震驚的是幾個鑒賞名家的書被他們翻得起了毛邊。還有很多我夢寐以求的書,他們都有了。他們是我們最忠實最認真的讀者。”  

要命的田黃  
王敬之覺得,收藏到最後就是一個道德問題了。拍賣公司順應錯誤的潮流以營利為目的,保管費、鑒定費、圖錄費、保險費、服務費……想要放到封面?先交10萬。如果良心泯滅,你可以在一年時間掙個幾千萬,但這樣做有什麼意思?自己都會看不起自己。騙了一次,就沒法脫身了,你就要不停地騙下去,直到把信譽毀盡,甚至連命都沒了。  
天津有個著名收藏家靳志忠,上過央視,曾紅過一陣。他寫了本田黃的書。在王敬之看來,書裏的田黃全是假的,但因為沒有見實物,他也不好說什麼。後來,大連一個老闆從靳那裏買下6塊“田黃”,一共340萬元。王敬之給老闆的鑒定結果是,六塊田黃全是假的。老闆當場給靳志忠打電話要求退貨。靳志忠不服:“王敬之理論上還可以,但論實際經驗,還是我好。”到這份上,王敬之只有說真話到底了:“你可以去鑒定,礦物成分肯定不是地開石(田黃是地開石的一種)。”老闆找地質機構鑒定,果然沒有一塊地開石。老闆拿鑒定找到靳志忠,讓他退200萬就可以了。其實已算給他面兒了,六個石頭最多值一千多塊錢,他還能賺100多萬。可靳志忠不幹。老闆只有把他告上法庭,他居然還反起訴,那老闆一怒到公安局舉報,靳以為是民事糾紛,但人家報的是“商業詐騙”。判決下來後,他終於傻眼了,著急想把家裏的田黃買了,到處打通關系,就讓小秘把家最好的田黃拿到王府飯店請王敬之看。王敬之一看,也傻眼了——沒一塊是田黃!最驚人的是一米多高的石頭,一看就知道是綠泥石,都不用化驗!有塊田黃他的估價是1.2億,實際是人工做的假石,一文不值。一個號稱研究田黃30年,上過央視的人,在當地也聲名卓著,怎會如此“名實不符”!自從入獄,他老婆也離婚了,小秘原以為他是億萬富翁,知道真相後,吵著跟他要50萬塊錢分手費,否則就告他強姦,他受不了,趁保外就醫的時,上吊自殺了。  聽到這個消息,王敬之心裏很不好受,他也知道為什麼靳會如此執拗,他是為名譽而戰,但鑒定就是如此殘酷,它只有兩個答案,不會給你任何情面。但小小的石頭涉及千百萬元的時候,它會變得越發不好玩。  
從那時起,王敬之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既然做了裁判員,就不做運動員,他從此不買賣自己的石頭。“我們需要對欲望充滿敬畏。沒有一個邊界,你就越發失去控制,最後不可收拾。”王敬之說。  

當鼓聲停止時  
田黃5000塊一克,石頭幾百塊錢一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有時王敬之想:為什麼靳志忠做了這麼多年收藏,也學了不少知識,但就是不長進呢?後來他明白了。  
不久前,一個著名的雕刻家,花8萬塊錢買了一塊田黃,興沖沖找王敬之鑒定,還說:“刻好了,可以賣55萬。”王敬之發現這根本不是田黃,因為它缺少“二次生成”。(所謂“二次生成”是指田黃形成需要兩個階段,田黃是山料,但真正形成期是在它從山上滾到田裏後,也就是二次形成。)田黃上的黑點,全都是“一次形成”,且有明顯的人工痕跡。  
雕刻家聽了,半天不響,最後他說了一句話,讓王敬之愕然:“我求您幫個忙:千萬別拆我台,不要講。一般專家未必有您這眼力。”後來。他果然以70萬的高價脫手。  
如果假品可以在市場上暢行無阻,鑒別還有什麼意義?如果你本心不在石頭上,而在錢眼裏,你是不會把心思用在鑒賞上的,又何來長進?王敬之說,他的朋友王立軍有一次說,他的收藏裏有三分之一是贗品,以他身份,完全可以將這些贗品“忽悠”出去,但他留著,這是“學費”,也是“學習資料”,沒有損失,你就不會心疼,沒有心疼,就不會促使你研究真偽之辨。  
一次,一個收藏雜誌老總請王敬之看一塊號稱價值300萬的田黃。王敬之當時沒說,出來後,跟老闆說:“別買這石頭,這是滄化黃石,不值什麼錢。”可後來他發現那個雜誌居然大肆宣傳這石頭。他明白這是個局。那老總又請他給那個石頭寫個鑒定書,王敬之不同意。老總說,你寫了鑒定證書,就可以得到售價的10%的酬報。王敬之謝絕了。那老總不死心還想托朋友說情,說酬金好商量。朋友告訴他,王敬之不搞這玩意兒,他才甘休。  
王敬之有時覺得很悲哀,現在收藏變成了一種一本萬利的詐騙生意,在這個流水線上的很多人,對寶貝都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大家都在投機,沒有人把這當成一種生活方式,當成一種精神追求。在民國,一般的大學問家多是大鑒賞家大收藏家,反之亦如是。  
但現在,鑒定居然成為一種類似賭博的生意。幾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張先十詠圖》事件,故宮博物院花1800萬要買此圖。王敬之一個朋友,是“一代詞宗”夏承燾先生的學生,他就提出質疑:張先是大詞人,可《張先十詠圖》中有九首詞的詞牌出現問題,這是怎麼回事?有人辯解,唐伯虎也在畫中詞中出現過問題。“我那個朋友回應:唐伯虎寫詞時丟字拉字是可能的,但一個大詞人在詞牌上出現九處硬傷,實在說不過去。”這就像貝多芬搞不明白五線譜一樣不可思議。  鑒定是一種趣味,是文人墨客的社交方式,當它變為一種盈利手段的時候,說明過去的文明已經被扭曲。王敬之說,這是一個“黃鐘盡毀,瓦釜雷鳴”的時代,大家都在玩擊鼓傳花的遊戲,但鼓聲總有停止的時候。

古玉鑑定課程 第二課 沁色01

玉(玉器)埋入土中,受到土裡或地下水所帶來酸性金屬陽離子及其他移轉物質的作用,致使玉器表面或裡面產生顏色變化甚或質量增減。沁色的形態並不若傳言中的多樣,各式各樣的沁色(如棗皮紅、黑漆古等),依觀察原石得知,事實上僅是玉材的原生色。

沁蝕的成因:
玉器周圍物質 / 地下水位漲升(連帶温度變化) / 酸性金屬陽離子或其他移轉性物質 / 玉材質地特性 / 其他

沁蝕的種類 (鈣化、腐蝕、附著、其他)

一、 鈣化(舊說為水沁,目前新說為白化)
「是地質現象 - 需由表面往下,真正的鈣化,本身並不會很均勻,因玉材本體之差異(緊密度)不同」
灰沁:鈣化程度較輕,顏色較白。
土沁:鈣化程度較輕,顏色帶土色。
雞骨白:鈣化程度較重,顏色如雞骨白中帶青色。(雞骨白大部份於漢代以上才有,當時白玉較少,故大部分雞骨白為青玉,白中帶青)

重點:1、鈣化不會有中間單獨的點(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鈣化區域是不正確的),這種點為玉本身的質性(玉花)。
2、真正的鈣化-各區及點的顏色(色相,不是顏色深淺變化)多樣,常常相鄰區塊之間即有漸變色產生。
3、假的鈣化若是用噴上去的,會填入玉器的陰線及縫隙中,並略高於本身的地子,顏色亦較一致(色相沒變化)。
二、 腐蝕
土咬:玉器因鈣化或其他原因致礦物分子間結構鬆散部分流失。
沙坑沁:玉器表面腐蝕,形成凹洞,是一個多次侵蝕的過程,蝕洞邊緣常呈現階梯狀(多階狀)。
「目前偽製之沙坑沁,其凹洞內側並非階梯狀,而是圓洞狀,為注意之重點」
沙坑水沁:玉器表面腐蝕,形成凹洞,內常呈現梯狀,其中並有鈣化(白化)現象。
「階梯狀凹洞內有鈣化,即沙坑沁+鈣化的組合現象」。
釘金沁:玉器因材質特性導致表面腐蝕,在凹洞中氧化變黑。「腐蝕後產生黑色,同鈣化相同需由外部往內,亦呈現方孔狀或一層階梯狀,通常凹洞相當細小而密集,位於玉材內部的黑點是假的釘金沁」

古玉鑑定課程-1.2 玉材

以下文章為引用他人文章, 經過部份改寫, 特此說明
1、尋訪好工不如藏好料 由於其市價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其價格規律很難把握。往往依賴有多年業經驗的專家來鑑定識別,外行很難把握。幾年前,一塊80公斤的羊脂仔玉被送往北京,因無人識貨,市場反映十分冷淡,有一家公司獨具慧眼,以800萬元買下,幾年過去,此玉已經暴漲到近億元。所以一些專家指出:投資和闐仔玉要盡量選擇精品,這裡的精品包含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玉石料本身的價值。同為和闐玉。山料和仔玉料,價格天差地別。仔玉的價格是同等塊度的山料的幾十倍甚至百倍不止。二是工藝價值,玉石的製作工藝源於民族傳統,需要知名的玉雕匠人手工雕琢完成,有些精品需要玉工數月甚至幾年的勞動才能完成,其獨特的藝術價值自然不言而喻,能夠傳世的作品也不會多。一些大師級玉工,活做不完請同行代工,收藏價值就大打折扣了,市面流傳的膺品那就更多了。同樣的一塊玉料,由不同的人雕琢也會呈現不同的價值,大師級的玉工這樣少,雕一件玉雕的工費年年上漲,非幾千到萬元拿不下來,還要排隊到一年之後也未知能否如期交貨,這樣以來,一些聰明的藏家開始把對知名雕工的爭奪,轉移到對仔玉原石的爭奪上,因料好才會工好,經驗表明:好料的稀少,好的仔玉原石自身的增值潛力一點也不啞於雕件,如果好料再被代工雕出來,收藏價值又會大打折扣了。  
2、好仔玉的五個標準: 一般認,上品美玉講究五個到位:一是色澤。羊脂白玉為純白色或白色,微青微黃者次之,偏紅為下品;青白玉、青玉玉色宜清淡,黃玉、碧玉、墨玉、以色澤純正為佳。二是亮度。以有流動感的水光為佳(俗稱水頭),蠟光、啞光次之。三是密度。質地細膩的美玉密度較大,有明顯的墜手感,份量感覺沉甸甸,手感份量輕飄飄的次之。四是勻度。好玉呈半透明狀,有薄霧絮狀物,玉質均勻,無明顯雜質,煙霧狀、粉塵狀次之,顆粒狀質地以及伴有較多玉花綹裂的又次之。石性較重、透明度極差的為下品。五是硬度。上等和闐玉的硬度可以刻畫玻璃,使用金屬銳器刻畫最多只會在玉上留下金屬粉末而已。
3、收藏仔玉中的精品。 品質決定了價值,一分玉色,一分價錢。這在和闐仔玉的收藏中表現尤為突出。羊脂白玉仔中適合手玩一把抓的精品,白玉中肉多質好的大塊仔玉,墨玉中墨色凝聚和黑白分明的仔玉,青白玉、青玉中的質地乾淨的大塊仔玉都是收藏的重點。沒有兩塊玉仔是完全一樣的,所以皮色奇特、質地出的具有唯一性特徵的仔玉都是收藏的重點。仔玉中的精品都具有很好的升值潛力。一般小塊要求質地乾淨滋潤,大塊要求塊大無大裂質地乾淨。畢竟:古來玉石皆寂寞,唯有大者留其名。

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帶來孩子的寵物狗-小乖

話說七年前,老婆決定要懷一個小孩了,結果試了許久都沒下文,經過檢查發現是頗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導致不易受孕,所以有點灰心。
那年台灣流行養寵物,我研究了許久,覺得生不出小孩就養狗吧,所以和老婆去看寵物展,決定找一隻白色的玩具貴賓犬來養,結果抱回一隻黑色的玩具貴賓犬,因為黑色的比較少見。





小乖是2月18日生日的水瓶座小狗,抱回小乖後約半年,老婆懷孕了。
小乖平常是每週固定送去給天母犬的傳說打理清潔,送去沒多久,老闆娘也懷孕了,後來連生2個。
老婆的大學同學結婚多年也沒懷孕,眼看已經三十五歲了,聽說我家黑狗神奇催孕,特別來我家玩狗,回去沒多久,居然真的懷孕,而且一舉得男。
從此小乖送子神犬之名傳遍親朋好友,常有人打趣要我們出租小乖給想生小孩的人,我們其實有點心動,但又怕神犬失誤,所以未付諸實行,只好把小乖繼續放在家裏囉!!

2009年7月1日 星期三

01-何謂心? 何謂心法?

從來無法可講, 但可以用感受喚起
八萬四千法門, 那一法可以安汝心
二祖自斷左臂, 安不得心却得心法
六祖受傳衣缽,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今日上網一查,說法解經之文章如汗牛充棟,不可計數。方知為何許多人談起道理時,喜歡採用故事體裁,讓讀者自行從故事中去感受作者的用心。依經解經太困難,能者能解,讀者依舊不能理會;不能者亂解,造就口業無數,閱之有害無益。說說自己的故事與感受,最是安全。能把故事說得好,言簡意賅,回味無窮者, 徐真量 老師乃個中翹楚。印象中的 徐 老師,鮮有引經據典,難以理解的說話,通常能看人說話,讓人頻頻點頭,自性增長。
徐師對金剛經研習甚深,某日徐師說起自己當年的體會過程,饒富趣味。徐師對李師(李柄南老師)說說自己的體悟,遭李師一言敲回,要求好好用功去,徐師返來,修持萬次金剛經,至於背誦後,方悟初回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實為全經之真要。
茲錄個人數點理解如下:
1. 入舍衛大城 - 還至本處 – 訖 – 收 – 已 – 坐。出入之間,已盡得金剛波若之意。後面各分說,乃 應須菩提 先生之要求,與眾人開釋,却是佛陀慈悲之行矣。
2. 世尊之尊,食時尚且「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其間道理與眼下現象比較,多所唏噓! 自食尚且不足,那還有拿出來曬日頭的道理。
3. 世尊之教,身教為先,后以言教分說,條理分明,亦不言及怪力亂神,不可思議處且不可說。至於捻花微笑、教外別傳,與「法會因由分第一」無異。
4. 何謂心法? 著衣、持缽、入城、乞食、還至本處、食訖、收衣、洗足、坐定。

相信看的大家仍然一頭霧水,搞不懂的依舊搞不懂,那就且待下回分解了。

漫談易之性質 01

既然是漫談,自然說不上正確與否,只能說是個人看書的一點小心得,而且必然會與成長過程中所見所聞、讀過的書、受過的教育有潛意識裏的聯結。即便如此,本來就是用文字留下一個記錄的行為,有人看過,或者會有人給個回應,不亦樂哉!
n 繫辭傳上傳
《第七章》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成性存存:
聖人的智慧效法天道、天德,而行為以地道為規範之法,在思想與行為之間,或者形而上化為形而下的過程之中,有一個轉換的機制,即是易。在此處,孔子認為天地是兩端,各可表徵不同的情狀,如知與禮為其一例也,而執其兩端者並引起作用者,便是『易』了。
最後面的一句「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有人認為存存是「存了又存,持續積蓄」之意。吾意則不然,說得較拗口的話,就是「存在於存在之中」。易既然是一種「成性」,該當具有生有自有之性,如同心經中所言『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我以位能與動能的轉換來形容擬議之,成性-完備而充滿動能,而位能可以轉換成不同的能量,視乎如何轉換及轉成什麼形式的能量而定,但能量在某種條件之下是不滅而恒定的。
簡言之,成性(易)是一種原生的存在,好像上帝從何而來,既已不可知亦無需知,只要承認並同意了該種情狀的存在及作用即可。

續~